生物发酵产业在制造产业所占比重大约80%以上,广泛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环境?;さ?,2019年我国发酵市场规模达到77.4亿元,以下是发酵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
发酵行业分析指出,我国对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较好地实现了创新带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生产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明显改进,产品质量和产率达到较高水平。
柠檬酸、味精、山梨醇、酵母等产品生产技术工艺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发酵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柠檬酸行业2019年平均产酸率达到15.73%,较2018年的行业平均产酸率14.19%提高了1.54个百分点;2019年行业平均总收率为89.79%,较2018年行业平均总收率88.71%提高了1.08个百分点。
相较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重点产业,发酵工业低调得多,其行业协会掌门人石维忱并未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宣传本产业的成就,尽管该行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2019年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产品产量达到2055万吨,产值为2500亿元。而在2018年,两者数据分别为800万吨、400亿元。产品种类也从此前三大类50多种发展到现在七大类300多种。
食品工业:现代化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写了食品发酵工艺的历史。由发酵工程贡献的产品可占食品工业总销售额的15%以上。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可以生产近20种氨基酸。该法较蛋白质水解和化学合成法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全部具有光学活性。
能源工业:乙醇作为一种生产工艺成熟,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酵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燃料酒精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从长远的利益和能源的可再生性来看,燃料酒精又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物能源。酒精发酵的方式有间歇式发酵、半连续式发酵和连续发酵。
目前,我国发酵行业的前三强为阜丰集团、梅花集团、宁夏伊品,产能分别约为110 万吨、52 万吨、23 万吨,行业前三的产能集中度达到80%。国内每年消费量约135-140 万吨,出口约20-30万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综合来看,我国生物发酵行业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研发、产品、管理、品牌及营销服务上的优势,持续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将可能被削弱,以上便是发酵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发酵是对食品进行储存和加工的一种方式,在食品制造产业所占比重大约80%以上。我国发酵行业平均产酸率从14.19%提高到2019年的1.54个百分点,以下是发酵行业竞争分析。
我国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发酵行业分析指出,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如山梨醇、葡萄糖酸钠、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酵母和酶制剂等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基材料、化学中间体等的生物制造业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有了良好的开端。
截止2019年,我国调味发酵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9.95亿元,同比增加15.83%,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7.88pct.;归母净利润31.66亿,同比增加19.8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6.65pct。发酵行业竞争分析指出,虽然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大幅提升。
1、安琪酵母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酵母及酵母衍生物产品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的专业化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导产品包括面包酵母、酿酒酵母、酵母抽提物、营养酵母、生物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应用领域为烘焙、发酵面食、酿酒等食品制造业及医药保健、动物养殖业等。公司酵母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居于国内同行乃至亚洲之首,是中国酵母行业的排头兵,“安琪”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2、宁夏伊品生物科技
公司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 “ 50 户工业龙头企业”之一,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被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认定为“全国发酵行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被国家民委认定为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百强纳税企业”、“先进工业企业”等,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区卫生厅评为区级“食品卫生 A 级单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宁夏十大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3、阜丰集团
发酵行业竞争分析指出,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发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谷氨酸、味精、黄原胶、结冷胶、透明质酸、氨基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谷氨酰胺)、肥料及淀粉糖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当中包括饮食、保健、农业、制药以及石油勘探等。目前集团公司是中国发酵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全国目前最大的谷氨酸发酵基地及主要的黄原胶制造商,发酵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位居第一。
目前,我国发酵产业集群正在发展,已形成以原料主产区为主的区域布局。其中,氨基酸、有机酸和淀粉糖行业主要集中在山东、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等地;酶制剂行业大多分布在江苏、湖南、湖北和山东;酵母行业则以湖北、广东、广西和安徽为主。预计将有更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用以解决目前传统发酵食品在产品性状、风味物质、制备过程及贮藏运输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以上便是发酵行业竞争分析所有内容了。
酵母行业属于民生类行业的基础工业食品,中国和亚非等国家发酵多以干酵母为主,我国发酵行业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糖产量2019年达到1050万吨,以下是发酵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亚洲和非洲是酵母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酵母属于典型的用途广、用量少但效用明显的添加剂类产品,伴随着用途不断多元化,酵母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根据2019-2024年中国发酵化学品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酵母市场规模2019年达到254亿元,近5年年化增长6.2%,规模稳中有升。分地区来看,全球合计65%的酵母产能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地区,而人口数量较多的亚洲、非洲等地产能分布相对少。近些年随着亚非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不断多元化,亚洲和非洲也成为全球酵母产能增长的主要地区。
2019年我国酱油、醋及类似制品收入规模达到668亿,自2003年复合增速达到24%,是调味品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占调味品的收入比重约为32%。发酵行业产业布局指出,酱醋及类似产品的收入增速快于调味品行业整体增速,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利润总额复合增速达到40%,利润份额提升至40%。
预计“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生物发酵产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改变了原先产品较单一的格局,为食品、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提供了品质优良的原料,已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结晶葡萄糖、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大宗产品为主体、小品种氨基酸、功能糖醇、低聚糖、微生物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为补充的多产品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国内大型酵母厂扩产有限,并且新增的产能部分是在国外,小酵母厂由于缺乏规模成本优势,近几年基本已经陆续退出。对于目前糖蜜价格较低的背景下,小酵母厂是否会复苏的担忧,发酵行业产业布局认为,虽然目前糖蜜价格较低,但是在环保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小酵母厂会面临更大的环保成本压力,并且环保是属于初期投入较大,对于小酵母厂性价比不高。所以我们认为酵母对于糖蜜的需求将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大概率不会出现需求增加较多的情况。
总结来看,笔者认为2020年糖蜜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供给端:糖产量增加带动糖蜜产量增加;2)需求端:糖蜜酒精企业迫于环保压力,开工率低,同时玉米处于低位,玉米酒精优势凸显,酒精对于糖蜜的需求减少,以上便是发酵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
生物发酵主要包括新型发酵、传统发酵、抗生素、生物发酵等,2019年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主要行业产品总产值约2390亿元人民币,对比28%的日本和39%的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下是发酵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发酵行业分析指出,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如山梨醇、葡萄糖酸钠、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酵母和酶制剂等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基材料、化学中间体等的生物制造业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有了良好的开端。
“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较好地实现了创新带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生产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得到明显改进,产品质量和产率达到较高水平。发酵行业技术特点指出,柠檬酸、味精、山梨醇、酵母等产品生产技术工艺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调味发酵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9.95亿元,同比增加15.83%,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7.88pct.;归母净利润31.66亿,同比增加19.8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6.65pct。虽然营业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大幅提升。
目前,生物发酵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ISO14000,ISO22000认证(含HACCP),GMP认证,产品品质从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鹅也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符合食品安全生要求。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制标工作,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完成3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报批。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素质,掌握先进前沿性技术和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提升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行业技术特点指出,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谡庖惶匦?,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以上便是发酵行业技术特点分析所有内容了。
发酵主要包括新型发酵、传统发酵、抗生素、生物发酵等,2019年行业主要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量501.6万吨,苏氨酸产品出口增长最大达到54%,多元醇产品增幅31%,以下是发酵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根据发酵行业分析数据,2019年我国生物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2426万吨,于018年基本持平,扭转了下滑态势。其中,酶制剂、酵母、功能发酵制品保持小幅增长,其他行业持平或负增长。
发酵行业现状指出,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如山梨醇、葡萄糖酸钠、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酵母和酶制剂等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物基材料、化学中间体等的生物制造业都奠定了一定基础,有了良好的开端。
发酵豆类食品是指用大豆或大豆制品接种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包括豆豉﹑豆酱﹑酱油﹑腐乳。酱油是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发酵豆类制品。它以大豆及其副产品为发酵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具有特殊色、香、味的产品,是一种营养丰富,色泽、风味独特的咸味调味品。2019年我国酱油产量为575.65万吨,较2018年856.7万吨减少281.25万吨,同比降幅达32.81%。
发酵谷类制品是指人类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稻类、麦类、豆菽类以及薯类,使其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并产生独特风味的食品。食醋是重要的发酵谷类制品之一。2019年我国食醋产量接近500万吨,前五大企业分别为恒顺醋业、山西水塔、紫林醋业、海天味业和四川保宁。
“十三五”期间,生物发酵产业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兼并、重组越发活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目前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已有4家,味精、柠檬酸、赖氨酸、酵母、山梨醇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产能规模前6家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80%以上,其中柠檬酸行业更为集中,其6家产能占比97%以上。
2019年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主要行业产品总产值约2390亿元人民币,产量约2846万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约7.7%。2020年上半年生物发酵产业延续了2019年的发展态势,整体发展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主要行业产品产量约1420.8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3%,以上便是发酵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果酒富含糖、酯类、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019年我国上市发酵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9.95 亿元,上升幅度高达151.9%,以下是发酵行业投资分析。
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水果种类繁多,2019年水果总产量达2.52亿t,比2018年同期的2.44亿t增长3.43%。发酵行业分析指出,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注重和对口味的追求日益提高,营养价值高、酒精度低、口味丰富的果酒将更受到青睐。
发酵行业投资分析指出,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其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生产各种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料。
一个是下游餐饮行业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同比增速自 2015 年 2 月以来一直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增速,2017 年 1-11 月达到 10.8%。餐饮行业是调味品行业的重要渠道,消费占比达到 60%。餐饮行业恢复到了两位数增长,拉动了调味品行业跟随着高增长。其中高端餐饮的增速虽然低于整体餐饮,但对毛利率的恢复拉动大。
一个是调味品主要原料大豆、白糖均在2019年中呈现涨势。此外,包装材料价格2020年初有明显上升趋势。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成本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年初基本都对产品进行了提价转移成本压力,叠加消费升级下的产品结构升级,行业毛利率依旧得到提升。
目前,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符其实的发酵大国。2019年主要发酵产品出口量实现了18.6%的增长,增长率为近几年新高。十三五期间是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增速降幅明显,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的新常态阶段,预计在出口产品中谷氨酸及盐类、赖氨酸及盐类、葡萄糖酸及其盐类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以上便是发酵行业投资分析所有内容了。